提到內蒙古的產業,腦中浮現了剛教完的中國年雨量500毫米等雨線。年雨量小於500毫米的蒙古高原屬於草原氣候,居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。
然而隨著中國近年工業化與都市化的快速發展,現在的內蒙古產業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呢?讓我們一起從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的幾項統計數據窺其樣貌。
從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,產值最高的一直都是第二級產業,第三級產業次之,第一級產業居末,排名沒有變過。並從折線圖可以看出第二級產業的產值在2012年之後成長趨緩,第三級產業則是持續穩定上升。
2014年第二級產業約佔了內蒙古自治區51.3%的總產值,第三級產業佔了39.5%。而第一級產業只佔了9.2%,是內蒙古自治區年產值最低的產業。
第三級產業的就業人數最多
第三級產業的就業人數在2014年與第一級產業的就業人數產生黃金交叉,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中最多人的就業類型。從趨勢來看,十年間第一級產業的就業人數幾乎沒有任何改變,反而是第三級產業和第二級產業有著不同程度的成長。顯示第三級和第二級產業對內蒙古自治區就業的重要性增加。
2014年,農業的產值佔第一級產業產值比例為50.67%,我們認為很重要的畜牧業則佔約43.37%,僅位居第二。
在我讀大學時的一堂課中,有位來自內蒙古包頭市的中國交換生這樣介紹自己:「我來自內蒙古包頭市,是個像台北一樣的大城市。那裡蓋滿了房子、沒有廣大的草原、而且我也不會騎馬,各位同學不要再誤會了喔!」
大環境的改變也改變了內蒙古的產業結構。在今日,畜牧業已不再是內蒙古地區最重要的產業。儘管這些統計數字無法說明畜牧業在內蒙古地區的產業優勢;游牧民族的歷史仍然是認識內蒙古地區重要的背景知識。但我們能思考的是—我們要認識的內蒙古是單一的內蒙古還是多樣貌的內蒙古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