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丹麥因其地理位置接近西歐主要市場且交通便利,故具備發展酪農業的優勢,產品可就近輸往歐洲各國,故有歐洲牧場之稱。」你的地理課本是這樣寫的嗎?
這就是我們的地理教育─給我們一個解釋,再給我們一個結果,讓我們在選擇題中可以找出對應的答案,拿到該題的分數。然而歐洲各國沒有自己的酪農業嗎?丹麥的酪農業如何跟各國競爭?丹麥的酪農業佔丹麥總GDP的幾成?交通便利為什麼不發展物流運輸業?種種的問題與好奇在地理課本中的單一論述中消失了;我們的世界,也就被限縮在A、B、C、D之中。
Chimamanda Adichie在其著名的演講中告訴了我們單一故事的危險性,而我們的地理課本、地理課、與考試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樣的單一故事。俄羅斯是老太婆的國度、紐西蘭是活的地形教室;美國人是不是都會種族歧視、蒙古來的朋友都會在草原上喝馬奶酒。我們能不能反對新自由主義,認為歐盟的整併、西歐對東歐的投資只是一種資本上的壓迫?我們能不能拒絕使用過渡性來形容東南亞地區的文化特性,將其視為主體而非中國與印度文化的綜合?
有著固定答案、固定教科書,並由單一權威在教室內領導的地理教育缺乏彈性。在介紹到區域地理時,我們會介紹已開發國家、開發中國家等的世界劃分,十年來這些劃分不曾變過、中學生們也一直接受相同的訊息;儘管義大利在十年內已有五年的GDP為負成長、南韓在2012年成為世界第七個人均收入達兩萬美元、人口五千萬的國家。中國的三北防護林已實施了三十年,然而具體的實施成果卻不曾被寫入。北歐的創意產業發展在NOKIA宣布倒閉出售之後呢?世界不斷的在改變,我們的地理教育也應該跟著更有彈性。
我們的地理課本充斥著太多去脈絡化的地理論述。被視為正解的地理課本被當作權威一般的存在,使我們忘了所有的論述不過都只是不同方法與解釋下的產物。過時的觀念仍然被不斷的傳頌著。環境決定論的影子仍在課本內不時出現、部分版本則持續使用印地安(Indian)文化而非其他。我認為這非但無法加強我們對世界的認識,反而給了我們認識世界的錯誤態度、限縮了對世界的認識。
因此我認為應該解放中學地理教育的一言堂現象,並取消或減少擁有唯一解的選擇題評分方式。透過更廣泛的閱讀、課堂的討論教導學生更為重要的─知識的獲取方法、自我知識的建構、認識世界的正確態度,並學習如何透過地理知識解析地理問題。儘管在前往這目標的路上還有著許多待克服的地方,我以開始這個部落格,針對地理教科書的缺乏作補足、分享有趣的地理觀點,踏開改變的第一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